职务犯罪检察 首页/ 检察业务/ 职务犯罪检察/

观《第二十条》有感|积跬步至千里 唤醒“沉睡条款”

时间:2024-02-28

来源:巴彦检察

编辑:赵月

审核:宋洪涛

【字体:  

检察题材电影《第二十条》艺术地诠释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司法理念,巴彦县人民检察院干警在观看了《第二十条》后,感受剧中悲欢的同时,也在探讨更好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以高质量检察履职答好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答卷……

一、法律铸基,积步以行远。“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从于欢辱母杀人案到昆山龙哥反杀案,推动这第二十条真正适用不再沉睡的正是每一次的热点案件的正当判决。用上帝视角去评判一次“打斗过程”是简单而容易的,但如果把自己代入当时的情境中,就会发现所谓的理性评判不符合热血鲜活的实际。“两高一部”通过联合颁布正当防卫的指导意见、典型案例等方式,为正当防卫的认定提供了实施细则,旗帜鲜明地明确“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这句法律格言不仅反映了普通大众朴素的感情即公平正义,也反映了司法工作人员的努力方向即坚守法律秩序。

 

二、理性为舵,积善以成德。“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电影中高中生韩某向作为检察官的父亲提问:“我做了见义勇为的事,为什么我做错了,我错在哪里了?”实打实的拷问着灵魂,司法的目的是什么,冷冰冰的照搬法条办案?实现“书面”的正义?办案中更应该细心维护“善”的温度和炙热的正义感,对得起鲜活生命和人生,要落实好“三个善于”,要始终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记在心头,落到实处,公平、正义应该是可感、可触的。

三、情融法理,积厚以流光。“法律的权威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只有司法有力量、有温度、明是非,才能在全社会形成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正因为有电影里面韩明、吕玲玲这样一群坚守初心的司法工作者,法治的希望才能开花结果。我们画不出完美的圆,但它是存在的。法律在不断进步,法治的细节在不断完善,这种进步与完善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法律人与民众共同实现的。

 

 

致敬!每一位“英雄”

    我们要为英雄敢于出现的土壤而努力,正如韩明所说“什么是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我不相信没有天理的国法,我也不相信没有人情的天理。

每个人都有反抗不法侵害的权利,知法守法,世界需要我们共同守护,法律的温度和情理,也需要我们共同遵守,检察机关永远是人民群众的最坚强后盾!

 


巴彦人民检察院 邮编:151800
黑ICP备05000574号-1 巴彦人民检察院版权所有